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典藏频道 > 人文社科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 作者:[中] 孙飞宇
  • 体积:674.66 K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20-03-04
  • 推荐:

简介:本书着力疏解现象学及社会学展开的学术传统与核心概念,并探求现代人内在最隐秘、最焦虑的生命处境,一反迄今现象学界较为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转入对于具体生命的关照。

电子书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该研究力图以现象学的视角,重新反思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由此达致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方法论问题以及作为方法论问题之核心的主体间性问题,本身就是现代性之表达——社会科学的问题,乃是现代人的问题。这就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能够贴近现代人并解答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问题的科学。本书立意宏大,志向高远,填补了国内学界在西方当代社会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一处空白,亦在理论上深化了国内的现象学社会学研究。

——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着力疏解现象学及社会学展开的学术传统与核心概念,并探求现代人内在最隐秘、最焦虑的生命处境,一反迄今现象学界较为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转入对于具体生命的关照。在这个意义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深深打下了现代中国人自我认识的烙印,这是一种难得的学术追求。作者功力深厚,熟稔文本,却也能从思想本身的脉络中跳脱出来,呈现出生活经验的底色。有气韵,有深度,有活力。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孙飞宇,1978年生于山东青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硕士,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理论史、经典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现象学—诠释学传统中的社会理论等。译著有素德•文卡斯特《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约翰•奥尼尔《灵魂的家庭经济学》等,合译作品有亚当•弗格森《道德哲学原理》等。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1章 主体间性与生活世界
1.1 舒茨早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1.2 舒茨中晚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1.3 此在的基本分析
1.4 从此在到新的意义分析之境
第2章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2.1 主体间性与方法论问题
2.2 韦伯-舒茨的两难问题
2.2.1 舒茨的方法论两难
2.2.2 两种思想史传统下的现代人形象之兴起
2.2.3 韦伯的应对及其困难
2.2.4 施特劳斯的批评与诠释学派的反驳
2.3 主体间性与社会科学之可能性/不可能性
2.3.1 作为存在论的方法论
2.3.2 木偶的世界
2.3.3 知识考古学
第3章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3.1 作为意义的生活世界
3.1.1 行动与行为之区分
3.1.2 有意义的生活世界
3.2 日常生活与流亡
3.2.1 匿名的他者
3.2.2 流亡的陌生人与至尊现实
3.3 流亡者
3.3.1 知识分子作为流亡者
3.3.2 现代行动者的流亡
3.4 作为流亡的生命
3.4.1 绵延与生活世界的二元结构
3.4.2 生命的流亡
3.5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第4章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现代忏悔的发生学
4.1 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的交互可能性:保罗·利科的努力
4.2 福柯的忏悔发生学研究
4.3 自由联想法
4.3.1 自由联想的理论背景
4.3.2 自由联想法与还原分析
第5章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下):弗洛伊德的案例剧场
5.1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
5.2 现象学地看
5.3 案例剧场
5.3.1 开始与神隐
5.3.2 鼠刑、旅程与狼人之醒
5.4 理性与存在
第6章 生活世界再讨论
6.1 精神分析与社会理论
6.2 重思现象学社会学: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开始
6.3 福柯背景下的弗格森的重构现象学社会学之努力
6.4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6.5 开放的与野性的社会学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