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典藏频道 > 人文社科

他者的消失 : 当代社会、感知与交际

  • 作者:[中] 韩炳哲
  • 体积:251.13 K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19-08-26
  • 推荐:

简介:他者的消失(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和人类心灵)

电子书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 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如今,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扩散之势愈演愈烈。使社会体害病的不是异化、退隐、禁令和压制,而是过度交际、过度信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如今的时代标志不是由他者带来的压迫,而是由同者造成的抑郁。当今社会中有诸多标志性的现象,譬如恐惧、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韩炳哲的新作所探究的正是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的同质化的暴力。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编辑推荐


1.这本书讲什么?
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彻底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空间。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网络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一切,数字化的世界清除了他者的存在,同质化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
(2)恐怖活动是同质化暴力的一个恶果,是以独特性的恐怖对抗全球化的恐怖。
(3)做自己,求真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词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成为带有强制性的自恋。我沉溺在自我之中。抑郁便是源于自我性力的自恋式积滞。
(4)数字化媒体是“去身体化”的。它遮蔽了目光的交流,夺走了声音的“纹理”,使他者之语言、他者之思想、他者之时间纷纷销声匿迹。
(5)如今众声喧哗的倦怠社会里没有倾听可言,而未来的社会或可称为倾听者的社会。人们需要一场时间革命,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时间,一种容纳他者的神圣时间。
3.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人之自恋自古已然,当代社会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智能手机助长了这一趋势,但人们是否由此感到价值实现和人格完满?在被“赞”包围的小小自我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已被无情恼!本书对于反思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自我感知、交往和社会控制等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意义。
(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和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海德格尔。之后,他去了瑞士的巴塞尔大学任教,在2010年,他曾短暂地在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待过,2012年才正式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现在的主要兴趣是18-20世纪的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学、媒体理论,等等。他在柏林艺术大学有一个自己的研究工作室。韩炳哲在欧洲已是越来越广为人知的一位哲学家,德国新生代思想家之一。简明的文风,犀利的思想,韩炳哲关于当代社会的分析批判是重要而富有启发性的。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