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典藏频道 > 人文社科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

  • 作者:[美] 格林伯格
  • 体积:1.09 M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19-05-22
  • 推荐:

简介: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精神分析必读书籍,非专业人士也能读的懂!哈佛大学版)

电子书详细介绍

 精神分析经典著作译丛。一本了解精神分析的必读书籍,一本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的精神分析经典著作。
临床精神分析一直关注的是病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运作的?如何转化的?如何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框架中理解与他人的关系?
为了解决关系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定位问题,格林伯格和米歇尔提出两种基本的解决方法:驱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与他人的关系是由驱力满足的需要所产生的,并被其所塑造;以及各种关系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关系本身被看作是首要的,不可再分的。两位作者对精神分析观点的历史进行了巧妙的综述,追溯了两种模型之间的分歧与相互影响,以及主要的理论家在努力确立对待这些模型的立场中所采用的复杂策略。并进一步阐明,只有在考虑驱力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全面理解诊断与精神分析技术中存在的许多争议和方法。

编辑推荐

 

一本了解精神分析的必读书籍,一本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的精神分析经典著作。

精神分析理论的现状,因其复杂性与异质性,似乎总是令学生与临床医生感到不知所措。与过去的观念相比,精神分析治疗近来已成为治疗更广范围内病人的选择。新病人带来新的临床资料,反过来形成新的理论。结果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立场,均具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发展的路线以及独特的语言,令分析师怦然心动。各“学派”之间的交流是极少的。其拥护者为了使概念上的复杂性具有秩序,经常宣称某个立场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导致与其他理论观点进行整合、综合与比较的尝试都显得没有必要。对这种情况的澄清颇费周章。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精神分析领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以及临床医生们必读的经典之作。全书采用一种“比较精神分析”的方法,试图提供一个概念的框架,竞争理论之间的混乱可以在其中得以澄清。比较精神分析有助于理论家和学习理论的学生明了集中与发散的重要领域,各种精神分析学派之间的隔离以及每个学派的内在复杂性使得这些领域模糊不清。通过总结关于许多临床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的含意,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工作,从而为理论整合与实践提供结构。

作者简介

杰伊·R·格林伯格,斯蒂芬·A·米歇尔这两位作者均为在纽约私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
杰伊·R·格林伯格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与心理学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 2011年起担任《精神分析季刊》(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主编,2015年因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Mary S. Sigourney奖。
斯蒂芬·A·米歇尔是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的督导分析师与教员,纽约大学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创立者,是深具影响的国际学术季刊《精神分析对话》(Psychoanalytic Dialogues)的创始人,影响了美国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分会的发展。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起源 
1. 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模型 
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模型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驱力结构模型 
恒定性原则、情感理论和防御模型 
愿望模型 
驱力结构模型的出现 
客体的本质与形成 
驱力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其应用 
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调整的策略 
驱力和恒定性原则的本质: 变化的观点 
焦虑的作用与后期的情感理论 
发展史、结构模型与客体关系理论 
4. 人际精神分析 
艾瑞克·弗洛姆: 人文精神分析 
沙利文与弗洛姆: 对比 
第二部分 另类 
5. 梅兰妮·克莱因 
克莱因理论的各个阶段 
客体的起源与本质 
重大的元心理学转变: 驱力的本质 
克莱因系统的贡献与局限 
6. W·R·D·费尔贝恩 
动机理论 
发展理论 
心理的结构化 
心理病理学理论 
费尔贝恩与克莱因 
费尔贝恩与沙利文 
费尔贝恩系统的局限 
后记: 巴林特与鲍尔比的人际结构模型 
7. D·W·温尼科特与哈里·冈特瑞普 
D·W·温尼科特 
哈里·冈特瑞普 
正确看待关系模型 
第三部分 调和 
8. 海因茨·哈特曼 
精神分析: 普通心理学 
重新定义的精神分析 
动机与现实 
环境 
快乐与现实 
结构学说与经济学说的考虑 
两个模型之间: 评论 
9. 玛格丽特·马勒 
从自闭状态到个体化 
马勒与哈特曼 
共生与驱力: 调和的研究 
作为过渡理论家的马勒 
结论: 基本歧义 
10. 伊迪思·雅各布森与奥托·柯恩伯格 
“自体”与“客体世界” 
从自恋到身份形成 
情感、快乐与心理经济学原则 
自我心理学家的难以捉摸的“第三驱力” 
对于精神分析技术的处理 
雅各布森及其追随者 
奥托·柯恩伯格 
体验、关系与心理结构 
正确看待驱力结构模型 
第四部分: 影响 
11. 混合模型策略: 海因茨·科胡特与约瑟夫·桑德勒 
海因茨·科胡特 
约瑟夫·桑德勒的混合模型 
12. 诊断与技术: 深层分歧 
模型与心理诊断 
模型与精神分析技术 
模型: 深层分歧 

参考文献 
索引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