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典藏频道 > 文艺、诗歌、散文随笔、传记

可以论

  • 作者:[中] 叶匡政
  • 体积:902.70 K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17-07-27
  • 推荐:

简介:《可以论》是著名学者叶匡政先生自2008年起7年间的随笔精选。视野广阔,睿智理性,极富先锋性。涉及了当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话题和事件。 《可以论》是一部才华毕现的书,其语言的准确独到,得益于诗人得天独厚的长期诗歌训练和对世事的深刻洞悉。 《可以论》深入浅出,吸收、运用了大量新鲜的民间语言和网络热点事件,是本可谓“悦读”的严肃读物。字里行间都收放自如,举重若轻,妙语佳句信手拣来。 《可以论》不装深沉。

这些资源你可能感兴趣

电子书详细介绍

TAG():随笔 文化 中国

 《可以论》是著名学者叶匡政先生自2008年起7年间的随笔精选。视野广阔,睿智理性,极富先锋性。涉及了当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话题和事件。 《可以论》是一部才华毕现的书,其语言的准确独到,得益于诗人得天独厚的长期诗歌训练和对世事的深刻洞悉。 《可以论》深入浅出,吸收、运用了大量新鲜的民间语言和网络热点事件,是本可谓“悦读”的严肃读物。字里行间都收放自如,举重若轻,妙语佳句信手拣来。 《可以论》不装深沉。

编辑推荐

《可以论》 一位诗人的文化担当,一把带有人文温度的手术刀。
以传统文化来观照现实人生,打通了中国历史与当下的诸多通道。
持续7年的观察和审视,在时代的“幻象”和“假象”中逼近真实。
它不装深沉,但你也不可能很快读完它。
1 有人在乎那些现象吗
著名文化学者叶匡政先生新作《可以论》,持续7年的观察和审视,视角涉足广阔的社会领域,包括诗歌、文学、学者、历史、时事及电影娱乐等方方面面。他紧盯这个时代的“幻象”和“假象”,揭示了大量不容忽视却被公众漠视的时代病,用80篇文章,逼近这个时代*幽暗的部分。
2 一把有温度的手术刀
叶匡政的批评触觉敏锐、视角独到、眼光毒辣,往往一剑封喉。不过,他的剑,不致人死地,而是一把带有人文温度的手术刀。所以,《可以论》背后的主旨是文化自救,它着眼于当代文化观察,要义是通过对这个时代文化的深刻反省,正视我们自身的困境,并以此为契机寻找突破的道路。
3 倾心传统,敬畏文字
《可以论》是叶匡政先生的最新作品,熟读经典典籍的他,以传统文化来观照现实人生,并化用到他对世事的判断上,打通了中国历史与当下的诸多通道,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往往有着深刻的洞见。
4 一位诗人的社会担当
《可以论》是一本隽永的诗人随笔,更是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评,没有简单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画中寄托着冷静和深刻的理解。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的社会担当,以及诗人在自由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他揭开了社会万象的幕布,读者可以继续自己的思考。
在商业明星和文体明星为主流的时代,诗歌的存在奄奄一息,而诗人又必须对这个时代发言,于是,诗人叶匡政毅然放下诗歌,以文立心,踏入公共知识领域。此时的叶先生,面子俨然一文化批评家,而其内里依旧是一个诗人,所以其文即其诗,诗心即士心,以诗之心来回应社会之方方面面,诗人中独叶先生一人。
5 你不可能很快读完它
在《可以论》中,作者叶匡政不仅设置了无限开阔的视野,且他的维度是向内的,其笔触深入时代神髓和人的心灵之精微,表达出别样的复杂和细腻。因此,你不可能很快读完,而连留悛巡于它的篇页与字行之中。

名人推荐

我把《可以论》看作一部思想日记,它记录着一位网络时代的知识分子对往圣先贤的思想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从同情之理解到真诚之服膺的心路历程。了解同时代人的心路历程,或可促使自己以一种更开放的视野来看待传统文化,并为续接而光大之尽一点绵薄之力,这是我读《可以论》的收获。
十年砍柴(历史作家)
相对于一些僵化无物的学位论文体文章,这是一部真正学人的良心之作。不卖弄生僻词汇,从来不说不过心的话,作者的诚实态度,如果能够引领当代文风和学风,一定是读者和学术界的幸事。
力夫(作家,乐评人,纪录片导演)
叶匡政先生是否有志于复兴儒学,我不清楚,但他深厚的儒学学养我是深为佩服的。叶先生以诗闻名,后来转向评论写作。他写评论,是将诗人的细腻和学者的理性融会在一起,这在本书中也有鲜明体现。我个人认为,叶匡政通过评论写作,完成了从一个诗人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先秦儒家的真实面貌,并用它来解释现实,那么本书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邓聿文(资深记者)
书中有大量针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评论,却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时事评论,而一直带有文化和学术视角,眼光不在一时一事的臧否得失,而着眼于长远。在纷繁的现象下面,寄托着勿道一以贯之的关切。譬如对于红学偏于索引考据、学者日记的讳饰背后的文化心理的揭示,对于中土传统落后一面的批评,都标明他并非仅是“敝帚自珍”式的本土文化尊崇者,而更看重求真的精神。
袁凌(作家、媒体人)

作者简介

叶匡政
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县,合肥人,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在文学杂志发表诗作数百首,曾对中国城市的汉语诗歌表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著有诗集《城市书》、文化评论集《格外谈》、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等,编有《孙中山在说》《大往事》等书。主编过“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等多套丛书。
2006年10月发表《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等一系列文化批评文章,在文化及学术界引起反响,成为新世纪以来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在各类报刊发表过一千多篇时政与文化评论。获过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十多种诗歌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金奖、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奖等,2010、2012年入选“华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
《南方周末》《南都周刊》《新京报》《北京青年报》、香港东网等30多家海内外华文媒体的专栏作家。现为香港《凤凰周刊》主笔、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思想可以让精神还乡

真实就是天道
“正名”是正义行为的源泉
何为性命之学
一个著名捣鬼术的破产
不召之臣
仁的起点是反对一切暴力
执政者的“修己之道”
也谈“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幸福经济学
良知之外更无知
“为仁由己”与独立精神
从“积怨蓄祸”谈起
“百岁之寿”与“千岁之法”
孟子怎么看群体性事件
“有道”与合法性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养猴人的朝三暮四术
音乐可与天地同和
中国城市的“象天法地”

第二章 没有人可以孤立自己

我的老家和叶氏宗族
母爱的和风
人是天地之心
“生意”要尊重一切生命
民意与“天下归往”
要父亲,还是要法律
特立独行的仁者
从“子产不毁乡校”谈社会沟通
率性是对天道的敬畏
平等的背后
“趋善”和“性善”
孔子的密室之约
怎样的“中庸”
隐者的骂人和白眼
我们为何要有所敬畏
乡愿,妾妇,大丈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异端

第三章 文化可以使心灵觉悟

重现汉字的意蕴与尊严
“陶艺天授”的礼乐风景
慢才是活着
艺术家的隐逸与发现
让艺术带你超越疾病
对城市生态的文化思考
城市是与居住者的对话
日记与变异
年度汉字的民意
曹雪芹为何没成为莎士比亚
恐怖小说是想唤醒死亡的虚空
没有著作权,哪有原创力
兽首回归值得欢呼吗
图书界还真好这口残汤剩羹
作家富豪榜应叫“作家沦落榜”
别让实体书店灭绝
灾难之中也需要文化慈善
“织毛衣”表的是一款怎样的心曲
公共学术的全面崛起

第四章 谁说天使不可以演戏

死亡是最大的未知
对大饥荒死难者的道歉
荒唐年代里农民的迷茫
一堂爱的艺术课
一部男人成长史
窃听与监听的伦理反思
婚姻与家庭的内核是唯一的
“收”把玩之器物,“藏”历史之血脉
拍历史剧要有敬畏心
战争与审查的“罗生门”
救赎使灵魂拥有归途
票价正疯涨,电影正衰退
觉醒中的电影导演著作权意识
“微电影”之战
别以为破坏电视伦理就能提高收视率
戛纳不只是卖场与秀场
银幕之下的情感缺失
全明星的公民意识
别把名著拍成“儿童不宜”
类型叙事中的中国趣味
品特在与我们讨论月球
幸好还有赖声川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