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典藏频道 > 文艺、诗歌、散文随笔、传记

哀痛日记(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 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
  • 体积:633.80 K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19-04-16
  • 推荐:

简介:哀痛日记(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一本特别的悼念书,一册沉重的怀念语)

这些资源你可能感兴趣

电子书详细介绍

 1977年10月25日,罗兰•巴尔特的母亲在经历了半年疾病折磨之后辞世。母亲的故去,使罗兰•巴尔特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他从母亲逝去的翌日就开始写《哀痛日记》,历时近两年。
这是一部特别的日记,共330块纸片,短小而沉痛的话语,记录下了他的哀痛经历、伴随着哀痛而起的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他对于哀痛这种情感的思考和认识。

编辑推荐

《哀痛日记(1977年10月26日-1979年9月15日)》编辑推荐:每个人都有母亲,巴尔特的哀痛,也正是我们的哀痛,全世界最特别的一部悼念书,最沉重的一册怀恋语,当代最著名的理论家和文化评论家罗兰•巴尔特的内心密语和悲伤倾诉,看哀痛作为一种情感,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媒体推荐

她生病期间住的房间,是她故去时的房间,也是我现在就寝的房间。在她倚靠过的墙壁上,我挂上了一幅圣像(并不是因为信仰),我还总是把一些花放在桌子上。我最终不再想旅行了,为的是能够呆在家里,为的是让那些花永远不会凋落。 
——罗兰•巴尔特,1978年8月18日

作者简介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译者:怀宇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目录

《哀痛日记:1977年10月26日-1979年9月15日》
哀痛日记
1977年10月26日—1978年6月21日
日记续篇
1978年6月24日—1978年10月25日
新日记续编
1978年10月25日—1979年9月15日
一些未注明日期的片段
关于母亲的点滴记录
罗兰·巴尔特著述一览表
译后记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