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电子书

资源下载,尽在我的书库!
首页 > kindle电子书库 > 人文社科 > 历史文化、古籍国学、出版

晚清变革密码: 从大变局到大败局

  • 作者:[中] 黄治军
  • 体积:511.89 KB
  • 语言:中文
  • 日期:2020-03-29
  • 推荐:

简介:1894至1911年晚清的*后十八年间,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改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改革方式,其改革之密集,力度之空前,规模之宏大,政策之颠覆,为中国2000多年皇朝社会所未有,本为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后却成末世之光,可以说,晚清的这场改革至今对人们仍有思考意义。

电子书详细介绍

TAG():晚清 历史

内容简介

1894至1911年晚清的*后十八年间,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改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改革方式,其改革之密集,力度之空前,规模之宏大,政策之颠覆,为中国2000多年皇朝社会所未有,本为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后却成末世之光,可以说,晚清的这场改革至今对人们仍有思考意义。

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和爆发在大清土地上的日俄战争之后,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改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改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却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依然无法阻止改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依然没有阻止大清社会崩溃的步伐

作者简介

黄治军,网名“黄家礼炮”,男,汉族,生于1981年4月,湖南人,现居北京,传媒行业从业16年,出版个人作品多部。19岁出版首部作品;26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央级媒体主编之一。酷爱历史,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专注于晚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内心对于清亡的疑问,2011年至今逐一翻阅清史原始史料并实地考证,专注撰写晚清史。

目录

第一章日本间谍的报告:大清甲午之败,败于全民腐败 1
宗方小太郎分析,洋务运动后,清国虽然表面上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腐朽的风气源自明末”,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所追求不过金钱、享受之事。在此风气之下,每个原本有良知的人都是可能的腐败者。

第二章戊戌变法前奏:朝廷里的帝后两党党争 17
当慈禧把建设强大的北洋海军托付给李鸿章之时,她就已经明白,她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托付给了李鸿章。慈禧挪用军费的秘密,不是因为要修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而是为了要挪用海军军费而修颐和园!

第三章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 33
康有为对荣禄说“变法有何难?杀几个一品大员就好了”。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从来不预设敌人。贪官是应该杀的,但也要经过公正的审判后去杀,变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避免官官相卫,也避免政治迫害,如果还是喊杀就杀,那跟过去有什么区别,还需要变什么法?

第四章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和秘密 88
经过多方面的论证,这个结论应该是最接近历史事实的:不是袁世凯的告发导致皇宫里事情的发生,而是皇宫事情的发生导致了他的告发。袁世凯是在自己有掉顶戴甚至掉脑袋危险的时候走进了直隶总督府,相信这是每一个官场人物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共有的选择。

第五章慈禧亲自提拔袁世凯重启大清变革 125

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这些曾经的改革领导者,已经被官僚集团吞噬为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那些当年很是瞧不起既得利益集团的洋务派、变法派,依靠新一轮的官僚资本的积累,反倒成为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压制民间经济,反对深化改革,阻挠政治体制变革,即使不那么反对,也不再那么积极了。

第六章努力学习明治维新:袁世凯最终将大清引向立宪改革 145
说到法治,离不开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公检法。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三大领域的近代化改革,竟然都与袁世凯有关。

第七章袁世凯为何反对立宪学习明治维新? 161
这种情况形象地说,大清的“产权”是皇室的,而“治权”更多的是责任内阁的,责任内阁治得不好,就要向国家大政和皇室负责而倒台;但皇室也要相信,责任内阁治得再好,也不会图谋霸占“产权”,这就改变了以往“家天下”观念中,拥有天下也要独裁治理天下的概念。

第八章慈禧紧急叫停立宪改革,新一轮党争即将开始 177
等到冒冒失失走出皇宫,袁世凯这才惊出一身冷汗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康有为,变成了那个他曾经很看不起的康有为!

第九章朝廷内部,立宪改革再次转入党争 198
瞿鸿禨不愧为官场老手,他很清楚,要彻底揭开盖子就要先来一个朝野上下喜闻乐见的爆炸性“猛料”。他的手中已经掌握了奕劻大公子载振的“性贿赂”丑闻,这就是绝佳的突破口!

第十章连续整垮瞿岑:袁世凯的惊人手段 206
瞿鸿禨和岑春煊先后倒台,庆袁一方独大,朝廷里的权力格局重新洗牌,这一场发生在朝廷最高层面的权力斗争也结束了,1907年是丁未年,史称“丁未政潮”。

第十一章帝后前后脚去世,慈禧为权力布局毒杀了光绪? 219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光绪死于谋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最大的嫌疑人自然就是慈禧。一直以来,只有慈禧能掌控光绪的医药、身边的内侍和生死,也只有慈禧是那个既能谋害光绪又不会被追究的人。

第十二章慈禧留给载沣的政治遗产:袁世凯 231
只要载沣不是昏了头,他一定明白离开了袁世凯,清单能否顺利兑现都是问题,毕竟只有袁世凯才是大清“变革第一人”,也只有他才能主导变革的走向,推进变革的进程,稳定变革的大局。

第十三章袁世凯被免,武昌起义爆发 242
黎元洪干脆来了一个软抵抗,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活像一尊泥菩萨。士兵们就叫他“黎菩萨”。但是,革命小将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有人已经粗暴地告诉黎元洪如果不答应,就枪毙你!

第十四章袁世凯出山,为何只能抛弃大清,接受共和? 259
如何逼退朝廷,这确实是袁世凯的一大难题。袁家数代为官,袁世凯又已经是大清内阁总理——如果说逼退皇室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那就让别的大臣去做好了,袁世凯更加不想背上一个“篡位”的骂名,不想让天下人认为他是“出卖”了大清朝廷才成为临时大总统。

第十五章袁世凯为何能夺取革命果实? 277
在最后几年的光阴里,体制僵化莫过于晚清,变革步伐之大莫过于晚清,甚至思想之开放也莫过晚清,然而大清终究亡了!这是大清最深刻的教训。

第十六章大清变法彻底失败,走向灭亡,民国重回革命 298
宋教仁没有资源,没有显赫的出身,更没有枪杆子,不能像科举时代的读书人那样“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他“货与人民”,却还是以悲剧结尾。但宋教仁始终相信,政治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人民运用政治为自己服务。他终于做到了“年轻又有声望”,可是他永远“年轻”了。

后记为何大清终结,共和、宪政却行不通? 305

我来说两句

本书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图书分类
我的书库手机端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新用户注册 ×